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初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讽刺了商女不知亡国之忧之耻,你同意吗?末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2)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排挤,贬为梁怀王太傅。抑郁而亡,时仅33岁。后世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此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卜算子谢逸
烟雨幂①横塘,绀色②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③岸④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①幂:覆盖。②绀色:青色。③隐几:靠着几案。④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 B.格律诗 | C.长短句 | D.元曲 |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
“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