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
B.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
C.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密切的结合起来。 |
D.《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又以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捉弄的对象。 |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
C.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和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逐渐互相渗透并互相包容,最终使道教神和佛教神融合为一个模糊的整体。 |
B.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
C.《西游记》里创造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运
朱大可
动物迁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但所有这些伟大的“长征”,都无法跟人类创造的纪录相比。在21世纪,地球生物的迁徙纪录,已经被中国农民工彻底刷新。他们在每年冬季1月到2月期间的几十天里,往返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人数过亿,谱写了地球生物迁徙史的巅峰纪录。
不仅如此,这场大迁徙还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人类拥有战胜旅途困境的智慧与技巧。最近流行的“春运神器”,除原始的手推车、小马扎、涂料桶、蛇皮袋、扁担和旧报纸外,又出现了各种更新换代版工具。其中被媒体和网民大肆追捧的,有“硬座宝”“鸵鸟枕头”“箱包防丢器”“开道惨叫鸡”“拒踩铆钉鞋”“充电宝”“迷你麻将”等。所有这些发明物形成了一条粗大的界线,对中国农民工跟迁徙性动物,做出人类学的分野。既然无力改变恶劣的春运环境,返乡者就只能利用外部工具改善自己的生物性能,以适应严酷的长途跋涉环境。
在那些“春运神器”中,有件物品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叫作“鸵鸟枕”,其形状犹如一个臃肿的头套,可以用来遮光与隔音,该设计借用了“鸵鸟策略”的原理——在被天敌撵急了之后,鸵鸟总是把头一头扎进沙堆,以为自己看不到对方,对方也就无法发现自己。这是农民工用以自我安慰的工具,它搭建出一个临时而微小的乌托邦空间。
撇开社会学家所称的外部迁徙动因,我们所要追问的是,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农民工的周期性返乡运动?它是一种声势浩大的乡愁,寄寓着底层劳动者对于故土、亲属、旧友的思念,并因这种思念而寻求团聚与重逢。在这样的文化诉求里,还应当包括对于所有过去生活痕迹的周期性缅怀。
导致这种乡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农民工对未来的迷惘和对现实的焦虑。鉴于东西部、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差距,落后、破败、萧条和资源短缺的故土,无法承载他们的未来与梦想,只有到东部发达城市谋生,才能获取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空间。但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定,那些最辛勤的城市建设者,却无法成为新家园的主人,于是他们只能在两地之间狂奔,搬运一个关于“家园”的文化幻觉。
在某种意义上,春运就是一次农历新年期间的“自我电击”,人们可以将春运视为最剧烈的创伤疗法。它利用一种充满苦难的迁徙,来重申改变命运的必要性。每一次返乡,都是一次痛彻心扉的自我告诫,激励着农民工跟乡村道别,成为东部都市的未来居民。但这场悲剧的真正要害在于,无论都市还是乡村,都不是中国农民工的真正家园。只要农民工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地,这种钟摆式的回家运动就将永不停息。
深藏在这场空间运动背后的是时间的悲剧。拥有漫长历史的乡村,正在面临土壤贫瘠、人口流失、社会关系瓦解、资源殆尽的结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唯一出路,似乎只能是告别乡村,走向“城镇化”的未来,通过无数小城镇的崛起,终结长途迁徙的历史。如果这场变革能给农民带来真实利益,而非制造新的苦痛和悲剧,我们就能指望“春运”成为一个可笑的历史陈词。
(《读者文摘》2015年第7期,有删改)下列有关“春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农民工在每年冬季1月到2月期间的几十天里,往返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人数过亿,谱写了地球生物迁徙史的巅峰纪录。 |
B.“春运神器”更新换代,被媒体和网民大肆追捧的“硬座宝”“鸵鸟枕头”“迷你麻将”等取代了原始的小马扎、蛇皮袋、旧报纸等。 |
C.推动春运的,是一种声势浩大的乡愁,它寄寓着底层劳动者对于故土、亲属、旧友的思念,并因这种思念而寻求团聚与重逢。 |
D.在某种意义上,春运就是一次农历新年期间的“自我电击”,人们可以将春运视为最剧烈的创伤疗法。 |
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运这场大迁徙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人类拥有战胜旅途困境的智慧与技巧。 |
B.既然无力改变恶劣的春运环境,返乡者就只能利用外部工具改善自己的生物性能,以适应严酷的长途跋涉环境。 |
C.各种“春运神器”是农民工用以自我安慰的工具,它们搭建出一个临时而微小的乌托邦空间。 |
D.深藏在春运背后的是时间的悲剧,拥有漫长历史的乡村,正在面临土壤贫瘠、人口流失、社会关系瓦解、资源殆尽的结局。 |
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定,中国农民工只能在两地之间狂奔,搬运一个关于“家园”的文化幻觉。 |
B.春运利用一种充满苦难的迁徙,来重申改变命运的必要性。每一次返乡,都激励着农民工跟乡村道别,成为东部都市的未来居民。 |
C.无论都市还是乡村,都不是中国农民工的真正家园,只要农民工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地,这种钟摆式的回家运动就将永不停息。 |
D.“城镇化”,通过无数小城镇的崛起,必将终结长途迁徙的历史,“春运”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可笑的历史陈词。 |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帝国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妻子深知他有这个嗜好,于是也就习以为常了。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积习难改,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尽管常到水边,一坐几小时,却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守时,出勤率高。
但是,就在一个睛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少有休息,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对此他又有愧于心。难怪刚才喝茶时他环顾四座,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
时间过得很快,大约在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竟没有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
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
“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
“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从诺桑普顿乘火车来赴会。因此,叫老婆打电话,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琐事呢?”
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
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的又补充道:
“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
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
“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选自《读者》合订本,第200期,有删改)小说第一段写哈利极少生病且董事长几次表扬他出满勤。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难怪刚才喝茶时他环顾四座,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2)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请根据小说的主题与情节发展的逻辑,合理想象,在文中横线处补全一段对话。
小说结尾出现了同时请病假的吉利、董事长和杰封会面的戏剧性巧合,请谈谈这种巧合对揭示主题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发展至盛唐达到鼎盛,而成就最高的当推王维。王维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
作为画家的王维,对大自然的光色变化极其敏感,他的诗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的画面。“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此诗描写的主体是苍苔之色。小雨浸润过的苍苔,颜色显得特别鲜亮,像是要爬上人的衣服上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雨中苍苔的运动感,予以突出的表现;并借苔色之动,反衬出自己心境的恬静。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山岚和鸟羽,在夕阳、晚霞映照中闪烁变幻,倏忽明灭,多么绚丽迷人! 这一首表现光色流动、跳跃的诗,恰似法国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杰作。
王维这一枝闪光蘸彩的诗笔就像魔杖似的,所触之处,都点染出无比美妙的光色变幻。“绿艳闲且静”“柳暗百花明”“积翠纱窗暗”“红衣浅复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诗人把光色的明暗、深浅、干湿、动静、远近,一一描写出来,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这个色彩世界,同时也是他的情感世界,例如《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上句写江湖反射落日呈现一片白色,下句写整个天地弥漫着潮水的青光。阴郁、冷清的“青”、“白”二色,成了这幅江湖夕照图的基本色调,反映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心境的忧伤、悲凉。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整个画面,笼罩着迷蒙翠色,那么嫩润、空灵,这不是渗透着作者投身于大自然中的愉悦之情吗?
王维还是一位音乐家。他对于大自然的音响,同样有着精微的审辨力。正是因为他是一位音乐家,所以他能感受得到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声息,并善于从这些极细小的声音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给予诗意的表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在飒飒秋雨声中,使人感受到了山果掉落的响声,并且趣味盎然地倾听灯下草虫悠然的鸣唱。“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诗人在林园里静坐,竟能辨别出各种鸟声的变换,甚至听见了花瓣飘落的声息。
王维还善于以大自然的动态和声息,反衬出静谧而富于生气的意象和情境。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花落、月出、鸟鸣涧响,使山中春夜愈显得清幽空寂。在《栾家濑》中,诗人以叠字摹声描状,把飒飒秋雨、潺潺溪流以及水石相击、白露拍翅的声响,表现的生机活泼,饶有情趣。在中国古代诗人中,王维是以表现静美之境著称的,这固然源于他的佛教虚静心理,但也明显得力于他敏锐的听觉。
在王维的诗中,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往往是有机配合、水乳交融的。读他的作品,一个个有生有色的意象,一幅幅配着音响的图画使我们耳目一新。在《山居秋暝》和《鹿柴》中,我们不仅见到那在松枝疏影间写下的如水月光,那穿过幽暗深林返照在青苔上的一抹斜晖,同时还听到从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深山密林偶尔响起了一阵幽人的对语,以及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再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屋上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这些诗句,都有绮丽的色彩,动人的音响,从而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诗中的声音美和动态美,是丹青妙手也难以表现的。
“诗是心声” “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诗人描绘自然景物,固然要从自己的“目所见耳所听足所履而出”,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心中所感而出,这样方能使心与外物“默契神会”,即表现出“山水之性情气象”,又传写出自己的“性情”和“面目”。
(改编自李春阳《论王维山水诗的自然美》)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维山水诗中体现出的自然美。
王维的诗歌创作,能够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结合文意简要归纳。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下面这首诗为何能让王维创造出如此纯美的诗的意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通常人的意见,认为一个捧书本的人不宜做买卖。的确,做生意有生意经,不懂这一行的人,投机无不失败。我常买不当的东西,而不买所当买,或是买来人所认为无用之物。太太说我买东西做小交易不行,我委实不行,但是也自有我不行的道理。
徜徉街头,看看店窗中陈列的货物,视而不买,自是一种乐趣。有时感情冲动,由停足而跨进店门,就难保不买所不当买的东西了。有一回我跨进五金店的门,买了一把锤子,一圈铜丝,和不少可用而不必要用的钢铁器物。
“Y.T.你又买一把锤子。我们已经有一把。”
“一把找不到,还有一把。不是两把好吗?”
“铜丝铅条我们一大堆。又那些钳子、钉子、螺旋扛重器有什么用处?”
“一点没有用处。”
“那你买他做甚?”
“我不知道。”
人不能无常情,为故乡情而买不必用之物,是不可以理喻的。大概人家做生意,又不是向你乞贷,你心里高兴,又得到物件实惠,不能算花冤枉钱。
买东西也是与小孩子接近的好机会。有一回在中山北路某文具店,有一个十二三岁小孩子看店,一说了错话,脸就红起来。我想非买他的东西不可,因为我知道脸红不能假的。于是我们成交二百多元。论理这一大堆的大信封、卷宗套子、尺、圆珠笔,都是家里已有的东西,不必买,无须买。然而买时小孩子一对黑漆的眼珠那么大,他也高兴,我也高兴。这是买东西的艺术,而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
人生在世,年事越长,心思计虑越繁,反乎自然的行为越多,而脸皮越厚。比起小孩子,总如少了一个什么说不出来的东西,这是人生的神秘,也是人生的悲剧。
(选自林语堂《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有删改)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为什么自称“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太太说:“我买东西做小交易不行,我委实不行,但是也自有我不行的道理。”而我自己则认为:“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林语堂有哪些买东西的“艺术特质”。
林语堂“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家长色变的“激素食品”
云无心
许多人认为,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性早熟或性发育异常”,和现今很多食品中含有激素有很大关系。听说如果水果蔬菜中被添加雌激素,就会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平淡……
真相究竟如何呢?
植物激素不会对人体产生激素效应
“儿童性早熟”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医生在内,许多人都把“施用了植物激素”的蔬菜水果当作了罪犯。这其实是一个经典的望文生义错误。
在农业生产上会用一些化学物质去处理植物,使植物的生长状况更加符合我们预期,比如加速成熟或者促进长大等等。它们是植物正常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的物质,或者与之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规范的名称是“植物生长调节素”,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称为“植物激素”。因为这个名称,许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它会促进儿童提早发育,出现性早熟。
实际上,植物激素对人一点作用也没有。它们的作用机理,是进入植物后与细胞中的特定分子结合,产生信号,开始或者延缓植物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发育进程。这些基因表达和植物的发育过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本来就会发生,植物激素只是改变了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而已。这种改变并不会产生植物本来不产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传说中的“有害物质”。
人的性发育也是激素分泌的结果。但是人体中没有与植物激素结合的特定分子,所以植物激素对人就无法产生任何信号。这个道理就像花粉是植物的精子,它可以使植物受精长出种子,但不会使女士们怀孕——即使在遍地鲜花、植物的精子四处飘散的春天,女士们也不用担心会被花粉弄怀孕。
儿童性早熟的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
但是儿童性早熟的报道确实越来越多,人们就想当然性地归结为“吃了某某食品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注意力偏差”。现在的人们对于孩子的发育状况更加关注,而资讯又很发达,所以儿童性早熟的案例就会被大家所知晓。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正常情况下一万个儿童中会有1到2个发生性早熟。在女童中这个比例更高,5到9岁的女孩中这个比例能达到万分之八的比例。在一个大城市里,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会有几十万人,也就会有几百个孩子出现性早熟。在儿童医院中,也就自然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多起儿童性早熟”的病例。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但对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却还知之甚少。因为找不到原因,也就给了人们胡乱猜想的空间。但是,科学理论和实践都显示,植物激素不会是原因。而所谓奶粉中的雌激素,也不是原因——因为,所有检测过的奶粉中的雌激素含量,比母乳中的雌激素含量还要低。而“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新闻,后来已被曝出是奶粉行业恶性竞争而进行的陷害。
环境雌激素值得关注
蔬菜水果重中的植物激素不应该担心,奶粉中的雌激素不值得担心,不过环境中的“类雌激素”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无论男女,人体都会分泌雌激素。人体会自己调节,让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处于合理水平。环境中有一些物质,虽然在分子结构上可能与雌激素相差较大,却仍然可以影响人体雌激素的水平。
目前发现的环境雌激素很多。塑化剂是其中的一类,比塑化剂更普遍的环境雌激素是某些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比如人们熟知的滴滴涕。还有一些工业污染物,比如多氯联苯、二恶英。一些药物比如避孕药自不必说含有雌激素,甚至有些洗涤用品的成分也有雌激素活性。甚至有一些重金属,比如铅、汞、镉等,也能影响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许多天然植物中也有一些成分具有环境雌激素,最为人们熟知的是豆类中的异黄酮。全谷以及蔬菜水果中的一些“植物化学成分”也具有雌激素活性。不过,它们的活性很弱,在正常的食用量下难以影响人体的雌激素水平。而它们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所以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还是应该尽量让孩子们吃蔬菜。
理性面对儿童性早熟
医学上还不知道儿童性早熟是如何产生的,自然也就无法知道如何预防。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儿童性早熟报道中,“专家”“医生”们所指出的饮食原因,基本上都是胡说八道。如果父母们因此疑神疑鬼,把“宁可信其有”作为这种食物也不能吃、那种食物也不能吃的理由,反倒是可能造成孩子的偏食——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或许影响更大。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就无能为力。大家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前面提到的那些“环境雌激素”,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性早熟的状况,就应该尽早求医诊治。儿童性早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就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文章以人们的错误认识开头有什么作用?植物激素为什么不会对人体产生害处?
这篇科普说明文中用了较多的说明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请结合文意,谈谈家长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儿童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