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以下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 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作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1)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不得脱离材料;(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以“现在想想,这样也好”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康德说:“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用;(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苏轼在《题西林壁》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内容除了对“远和近”的理解外,还含有“世间的奇迹,你不曾发现”的意味。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你不曽发现的内容。请以“世间的奇迹,你不曾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为文体不限。
(2)2015年伊始,上海市宣布今年取消GDP目标;北京也把限制人口规模作为今年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两个城市的做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话《绿野仙踪》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桃乐丝、狮子、机器人、稻草人前往翡翠城寻找奥芝大法师,希望从他那里获得解决难题和达成愿望所需要的勇气、决心和智慧等。奥芝大法师只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法则——达成所追求目标的力量,其实就在自己身上。
每个人本身都有力量来解决问题,法师是帮不了什么忙的。这就是能为自己开启新生命力量的奥芝法则。
请你把握上述材料的内涵,明确立意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院落,四周是三四米高的围墙。而临近铁门处的围墙,从地面至一人多高处,各沿棱角剥去两边平滑的墙体,露出凹凸不平的内里,如一个巧夺天工的盆景。左手则润湿暗绿,草碧苔青,如江南山间溪畔的岩石;右手则枯干槁黄,土石嶙峋,如北疆死寂的戈壁。这两个墙角,有意无意地携起手来,又铸成一扇无形之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