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入?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②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解:①张炎,南宋词人。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②“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本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2)试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映衬(如动静、声色等)是古诗常用手法,试以此诗为例加以分析。
答:

全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②箨,笋壳。③书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
            
          

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诗人李颀的晚辈。②关城:古时指函谷关和潼关。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微霜”二字,点明送别是在深秋时节。
B.第三、四句写游子魏万在路途中看到南飞的鸿雁、冷寂的云山,倍感惆怅。
C.“关城树色催寒近”借树色的变化表现季节的变化,好像寒气是树色催来的。
D.“御苑砧声向晚多”与李白的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写画面相近。

②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离亭燕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