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孟子·吿子下》)
【注】①造次:仓促,急迫。 ②乡:趋向。
(1)在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
(2)为什么孟子会认为现在所谓的“良臣”是古人所谓的“民贼”?请简要分析。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完整的话。(6分)
海潮,放远勒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调整划横线部分的文字,使各语句格式协调、衔接紧密(可以调换语句顺序和语句内部词语的顺序,但不得增、减或改换原文的文字)。
生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丝毫也想不起数字来。父亲不是他的工龄和退休金的数目,女儿不是她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证号码;而是一张皱纹密布的脸和白发苍苍,而是笑靥浅浅和流露着渴求的双眼。体贴、娇嗔、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会心的微笑、电梯间里熟悉的问候……亲近是数字的天敌。
划横线部分的文字,调整后为:。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4分)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
补写的句子:
结论:
请从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找出4处错误,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
①为了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②英才学校决定征集展现学校特色和切合学生实际的校训,③希望全校师生争先恐后地踊跃投稿。④通知发出后,许多学校的老师、学生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⑤七年级1班的学生经过认真准备,⑥还召开了“我心中的校训”主题班会。⑦经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锻炼了创造能力。
(1)句改成
(2)句改成
(3)句改成
(4)句改成
请根据前后文为下面的短文空缺部分的内容重新排序,只填写序号在横线处即可。(4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