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 A |
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
确定甲酸钠中含有醛基 |
| B |
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 |
制备三溴苯酚 |
| C |
向酒精和醋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金属钠 |
确定酒精中混有醋酸 |
| D |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
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
向100mL 0.1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 ·L-1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的沉淀总物质的量为0.03mol |
| B.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3OH-= 2BaSO4↓+Al(OH)3↓; |
| C.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H4++SO42-+Ba2++2OH-=2NH3∙H2O+ BaSO4↓ |
| D.反应到c点时,加入Ba(OH)2溶液的总体积为250mL |
将盛有12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 A.1.2mL | B.2.4mL | C.3.6mL | D.4.8mL |
如下图所示,在毛玻璃片上放有一张浸有含酚酞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滤纸上点有A、B、C、D四个点(指靠近电极的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比B点先出现红色B.B点比A点先出现红色
C.A点比C点先出现红色D.D点比C点先出现红色
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AlO2-、Al3+、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1mol∙L-1NaOH溶液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沉淀。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不含AlO2- |
| B.溶液中可能含有NO3- |
| C.溶液中一定不含Fe2+和Fe3+ |
| D.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 |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
5Q(气)
4X(气)+ 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1 | B.2 | C.3 | 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