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公车上书② 江南制造总局③《新青年》④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请回答:
(1)请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添序号)
(2)上述历史事件及其性质分别是什么?(8分)
(3)①和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前者失败的标志是什么?说出后者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4)从上述四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2(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3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回答:这次起义是指 起义,它发生在年月日,这次起义的地点在是在 。
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