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图片是这支军队发展历程的缩影。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这支人民军队创建于哪一年?
(2)图二的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战役?
(3)我国的战略核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4)导弹部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走上了什么道路?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未来的战略重点在亚太。亚太地区又成为大国角逐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定总统邀请九个大国于1921年11月出席会议。休斯(注: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提出了一个构思卓越的方案,缔结一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最后一点是特别关键的,因为自1914年以来,日本在它与英国盟约的鼓舞下,一直想关闭中国市场的大门。……中国人也出席了会议,他们痛苦地抱怨受到的待遇有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之后又无人理睬。
----------《美国世纪》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世界历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会议”的名称。 “会议”召开前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集中于哪两个国家之间? (3分)
(2)会议最后签订了哪项“国际协议”来“保持神话般的中国市场的开放”?材料一中“如群犬之间被抢夺的骨头”是什么意思?(3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扫除材料二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2分)
(4)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是这一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观察右边漫画,向国际社会提出你的建议。(2分)
长城是中华民族儿女的骄傲,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材料一: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据材料一,指出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血肉筑长城】
材料二: 1935年4月,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仍然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2)材料二中两次"新的长城"分别有什么含义?
【钢铁铸长城】
材料三:
我国 “辽宁号”航母国庆阅兵时的战略导弹部队
(3)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共和国主权与领土的“钢铁长城”,结合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变化的史实,请谈谈你对新时期国防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3分)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材料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3分)
分析西欧中古时期新兴城市的社会进步特征?
阅读下列关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
⑶材料四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⑷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