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南广高铁
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
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
C.连接两个沿海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
D.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 |
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 B.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
C.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 | D.可能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 |
图(一)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二)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三)为“40°N纬线附近的著名湖泊及其水位的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问题。若图(二)是图(一)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在图(一)的四地中,最符合图(二)所示气候特点的点及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①——地中海气候 | 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
C.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 D.④——温带季风气候 |
近年来,图(三)中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退耕还湖 |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
C.引水灌溉,人湖水量减少——合理利用水资源 |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大规模调水 |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问题。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土地荒漠化加剧 |
C.水土流失严重 | D.洪涝灾害多发 |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图5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6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
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问题。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 B.河西走廊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问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
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 B.289<h<290 |
C.299<h<300 | D.300<h<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