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秋瑾,出身于官宦之家,深受传统经史教育,酷喜陆游、辛弃疾等人饱含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诗篇,非常仰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和花木兰、梁红玉等著名女杰。曾作诗热情歌颂明末女杰秦良玉、沈云英足以与男儿匹敌的英雄事迹,其中有云:“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1896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瑾嫁与富家纨绔子弟王廷钧(子芳)。婆母屈氏,性情暴躁,御下极严,偶有过失,动遭面斥。“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秋瑾终日以泪洗面,对婚姻无限失望。1902年旅居京城期间,秋瑾结识至交吴芝瑛和日本友人服部繁子等人,阅读到《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并参加一些公开的社交活动,扩大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思想日渐开放。1904年,秋瑾毅然东渡日本。
材料二
时论以为:“以国民之权利、民族之思想,牺牲其性命而为民流血者,求之吾中国四千年之女界,秋瑾殆为第一人焉。.……以巾帼而具须眉之精神,以弱质而办伟大之事业,唤起同胞之顽梦,以为国民之先导者,求之吾中国二万万之女界,秋瑾又为第一人焉。”秋瑾案发后,《申报》云:“秋瑾女士曾至日本游学,程度颇高,殊负新学名誉。”《南方报》称:“学界中人以秋女士实为女学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誉卓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秋瑾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秋瑾得到《申报》等媒体高度评价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美学家王国维,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他于1927年6月自 沉于昆明湖。
材料一学术上的启蒙家啊,政治上的蒙昧者;新的先驱,旧的忠臣;一半朝前向往,一半向 后顾恋;在书本上驳斥着陈旧,在现实中恐惧着新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凝成了大苦闷,终 于撕碎了你的心,胀裂了你的灵魂,并酿成了昆明湖这一节令人叹息的悲剧
——刘再复《王国维之死》
材料二纵令王国维投水之顷、触机之发,有此文化担当,也不能说他暮年就已完全解决或 摆脱了那种情理交冲,以致矛盾无从的生命困境。那种内在的畸裂,正是他人生悲剧性的 根源,与其自戕,不会毫无关系。
——龚鹏程《近代思潮与人物》
(1)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时的历史背景。材料一中,“一半朝前向往,一半向后顾恋”分别指的是什么?
(2) 综上所述,导致王国维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说:我确信斯大林不会接受英国的提议,俄国没有兴趣保护波兰,……我对俄国的态度逐步改变,在达成贸易条约的同时,我们展开政治 对话,提出互不侵犯条约,接着俄国提出全面建议。四天前,我采取了特别举措,昨天俄国 回复说他们准备签署。后天(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甫也会签署条约,现在波兰已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一佩里•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
材料二 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对亚洲日益升高的紧张情势,采取基本上与一年半前 对波兰危机相同的战术,而与日本在莫斯科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不论是对波兰或对亚洲, 他都为侵略者解决了两面作战的风险,借鼓励他所谓的资本主义内战在别处进行,而使战 火暂时不肆虐苏联领土。苏德协定为他争取到两年时间,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则使他在六个 月之后,得以将远东军全部投入莫斯科保卫战,奠定他赢得对德之战的基础。
——基辛格《大外交》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的提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为侵略者解决了两面作战的风险”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说苏联与德国及日本相继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对二战带来的影响。(U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专制权力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人的一种绝对的专断的权力,可以随意夺取另一个人 的生命。这不是一种自然所授予的权力,因为自然在人们彼此之间并未作出这种差别。它 也不是以契约所能让予的权力,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既没有这种专断的权力,自不能给 予另一个人以这样的权力来支配他的生命。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 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交给它设置在自身上面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 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事实上,我们越是加以思索,就越会在这里面发现自由国家与君主制国家之间的 不同。在前者之中,一切都是用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后者之中,则公共力量与个别力量二者 是互为倒数的,一个的扩大乃是由于另一个的削弱。归根到底,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 是为了要使他们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愁困苦,以便统治他们Q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反对专制权力的理由。洛克是如何看待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职责 的?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君主制国家和自由国家的不同,分析说明君主专制的本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世宗完颜雍的各项改革,首推吏治改革。他认为:“止限资级,安能得人。”在改革吏 治的同时,金世宗在官制、法制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并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金世宗一朝, 科举制从人数到考试科目、到中举的质量,都有了发展和提高。
金世宗尤其注意培养女真贵族子弟,他派人把《论语》、《孟子》、《老子》等,都译成女 真文字,供女真贵族子弟学习。
金世宗还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改革。1164年,金世宗主动和宋朝议和。从此,金、宋双 方休战了约三十年。他颁发了免奴为良的诏令,还采取了重视农桑、奖励垦荒,进一步开弛 禁地,实行增产者奖、减产者罚等一系列措施,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
金世宗曾对秘书监移刺子敬等说:“昔唐虞之时,未有华饰,汉惟孝文(汉文帝)务为纯 俭。朕于宫室惟恐过度,其或兴修,即损(减少)宫人岁费以充之,今亦不复营建矣。”
——《百度百科•金熙宗•金世宗》,《中国历代名君(下)》,王宏志《旧史新谭》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2)简要分析金世宗改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也没有翻译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 论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斯宾塞的《生物学原理》,而翻译了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的《进化 论与伦理学》(译名为《天演论》)。严复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阐述自然界生 物进化规律的纯学术著作,而斯宾塞又把达尔文的观点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有赫 胥黎的思想见解,与他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相契合,也与中国传统 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信仰相切近。
——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 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 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 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却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 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 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 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 词作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胡适《四十自述》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 的原因。
(2) 材料二中,“庚子、辛丑大耻辱”指的是什么?《天演论》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哪些? (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