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 |
B.0-14岁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较慢 |
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 |
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 |
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
A.1953-1964年 | B.1964-1982年 |
C.1990-2000年 | D.2000-2010年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若A、B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①为能源,②为技术B.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
C.①为技术,②为资金D.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若①为钢铁厂,其转移对A、B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A地就业机会增多B.加快B地工业化进程
C.促进A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D.带动B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下图为“江苏某市1998~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对该市产业结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减少 |
C.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 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缩小 |
这一时期该市人地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A.低水平协调 | B.初显不协调 |
C.高水平协调 | D.严重不协调 |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
A.1990-2000年 | B.1982-1990年 |
C.1964-1982年 | D.1953-1964年 |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2000-2010年 | B.1990-2000年 |
C.1982-1990年 | D.1964-1982年 |
图中反映出,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老年人口偏多 | B.自然增长率高 | C.人口总量大 | D.劳动力缺乏 |
下图为“某区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使海平面上升 | B.加速冰川融化 |
C.使水呈三态变化 | D.不断更新陆地水 |
乙地和丙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 B.纬度地带性规律 |
C.垂直地带性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最有利于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 B.喷出岩 | C.侵入岩 | D.沉积岩 |
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堆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