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 A.意大利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
|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
|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
|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
|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
|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