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代表汇聚北京商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议定书。截至2015年4月10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38个。成立亚投行,旨在(  )
①用金融桥梁作用,深化区域经贸合作       
②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改变国际分工格局
③打破世界银行体系,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④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各类资源整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实际上,“调整收入分配”已是20l0年官方语境中的共识性语汇。围绕“收入分配与社会发展”,某校高三(1)班同学积极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
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比如,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被挤进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等。
信息二收入分配与政府责任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映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信息三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历程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在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参与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信息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信息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3)信息三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009年11月6日,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去世,年仅46岁。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这样评价他: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应该多讲贡献,不讲索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

2009年,由28位国际专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水平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量化和评估。研究人员警告称,一旦9个临界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突破,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化。”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

2月27日,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谈读书心得时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发展
B.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