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你有情,我有情,依法诚信纳税献真情;你出力,我出力,促进民生发展齐努力;你受益,我受益,共享和谐社会最美丽。”这条税收宣传短信告诉我们( )

A.国家税收越多越好 B.纳税越多者权利越大
C.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D.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这一比喻说明()

A.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制度保证。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 )
①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②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 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后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 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分别体现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