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封翁与树上君子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③岁④,素谂⑤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⑥也。今酒肴尚温,汝其饱飡⑦,当以三十金畀⑧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卒:过完 ④岁:岁月,日子。
⑤谂:shěn,知道。⑥过:过失 ⑦飡:同“餐”,吃 ⑧畀:bì,送给。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岂忍执人者执:抓,捉 |
B.不能周济邻居济:救助,帮助 |
C.他人不汝恕也恕:愤怒 |
D.归遗尔母遗:赠送 |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夫之过也宋何罪之有 |
B.无以卒岁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C.且陷老母于不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D.汝等留烛于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翁……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是因为封翁走累了,而且酒瘾发了。 |
B.“翁屏退家人”是要显示自己在家里的权威。 |
C.“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说明封翁担心小偷不会离开自己家。 |
D.“千里赴丧”说明原来那个小偷知恩图报, “自言其事”则说明他知耻而后勇,已经痛改前非,襟怀很坦荡。 |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②负势竞上:③在昼犹昏翻译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堪称典范的骈体文,全文用骈体文写作,句式整齐,清新隽逸。 |
B.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写的水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C.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化静为动,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D.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承接“异水”二字,按先后顺序抓住“急”和“清”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说明;第三段承接“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奇山异水之美。 |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远方入门而不顾 | B.是廉吏,安用钱为斯是陋室 |
C.公宜以一节终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D.还其值从先人还家 |
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次日门外车槛槛馈米十石书一函,从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以其境过清: (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翻译句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本文从多角度写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写景的?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D.九百人屯大泽乡 / 时先主屯新野。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 |
D.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陈寿《隆中对》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国策》
(3)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