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封翁与树上君子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③岁④,素谂⑤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⑥也。今酒肴尚温,汝其饱飡⑦,当以三十金畀⑧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卒:过完 ④岁:岁月,日子。
⑤谂:shěn,知道。⑥过:过失 ⑦飡:同“餐”,吃 ⑧畀:bì,送给。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岂忍执人者执:抓,捉 |
B.不能周济邻居济:救助,帮助 |
C.他人不汝恕也恕:愤怒 |
D.归遗尔母遗:赠送 |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夫之过也宋何罪之有 |
B.无以卒岁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C.且陷老母于不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D.汝等留烛于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翁……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是因为封翁走累了,而且酒瘾发了。 |
B.“翁屏退家人”是要显示自己在家里的权威。 |
C.“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说明封翁担心小偷不会离开自己家。 |
D.“千里赴丧”说明原来那个小偷知恩图报, “自言其事”则说明他知耻而后勇,已经痛改前非,襟怀很坦荡。 |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故不错意也:(2)长跪而谢之曰:
(3)秦王怫然怒:(4)请广于君:用 “ \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翻译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2分)
答: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答: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相与/步于中庭。 |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D.虽乘奔/御风 |
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氛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期:________乃:________委:_________顾:_________翻译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这则短文给你的启示(要求用上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是时期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衡于虑()而后喻()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
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深入不毛()叹息痛恨()翻译下列句子。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