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封翁与树上君子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③岁④,素谂⑤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⑥也。今酒肴尚温,汝其饱飡⑦,当以三十金畀⑧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卒:过完 ④岁:岁月,日子。
⑤谂:shěn,知道。⑥过:过失 ⑦飡:同“餐”,吃 ⑧畀:bì,送给。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岂忍人者执:抓,捉
B.不能周邻居济:救助,帮助
C.他人不汝也恕:愤怒
D.归尔母遗:赠送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夫过也宋何罪
B.无卒岁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为不如
C.陷老母于不义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汝等留烛亭公与之乘,战长勺

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翁……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是因为封翁走累了,而且酒瘾发了。
B.“翁屏退家人”是要显示自己在家里的权威。
C.“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说明封翁担心小偷不会离开自己家。
D.“千里赴丧”说明原来那个小偷知恩图报, “自言其事”则说明他知耻而后勇,已经痛改前非,襟怀很坦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牖(yòu):窗户。②施(yí):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施尾堂于:

⑵弃而还走: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

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爱菊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清自己以为大有所
C.隋后有闻娟然如拭,妍明媚
D.同者何人观夫巴陵胜状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花宋何罪
B.李唐来屠后断其股
C.濯清涟不妖丁壮者引弦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置土石

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阻绝迎而上 B.则湍绿潭吴广爱人
C.巘多生怪柏群响毕 D.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亭午夜分熟视之,以为不如
B.王命急宣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之死,有子存焉
D.渔者歌曰既克,公问其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江水又东①,迳②巫峡,杜宇③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④无恒故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东:向东流。②迳:通“径”,经过。③杜宇:古代传说中蜀国的国王,据说派人凿通巫峡。④居治:指政府机关所在地。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之不以其道()⑵食之而不能其才()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⑷执策而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才美不外现。
深圳市政府今年两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观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百里奚于市举:(2)必先苦心志其:

(3)益其所不能曾:(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2.

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本文的中心论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