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天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快乐、繁忙、烦恼、悠闲、充实……⑵通过一件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300字)
课文片段赏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填空。
这一段共有_________句话,第二句话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亢的雄鸡
——唤醒fú Xiǎo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一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wēi fēng lǐn lǐn的雄狮
——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
——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bō dòng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bēn téng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横线画下来。
3.说一说作者爱祖国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渗出汗珠,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如忍受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割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不甚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72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说出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表隋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沃克医生表情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铜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 )坚毅——( )
嘹亮——( )眺望——( )
2.本文从环境、动作、神态、语言四个方面来刻画人物,请填写。
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也兑现了他的诺言。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使秦国统一了中国。
1.根据故事内容说一说“立木为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
(1)商鞅为什么要立木为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为什么没人出手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商鞅的目的达到了么?他是怎么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