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
|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 | B.少数服从多数 |
|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D.依宪法行政 |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这反映出
| A.政府摒弃了传统抑商政策 | B.地方商业均由私商经营 |
| C.仕商的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 D.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
| B.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写道:“……(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 |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
| 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 D.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 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 C.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
|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