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
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发,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 B.变法改制 |
| C.民主共和 | D.反对学习西方 |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 C.挽救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
|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
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
|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 B.完全相同 |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所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
| A.师夷长技 | B.救亡图存 |
| C.变法图强 | D.民主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