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我们注意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是( )
A.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 B.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 |
C.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 | D.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 |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二程” | D.王阳明 |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由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 | B.“格物致知” | C.“有教无类” | D.“存天理,灭人欲” |
“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A.是否信仰上帝 |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
C.倡导不同的政体 |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