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之年,但是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黑暗痛苦之年,因为这一年
A.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劫难 |
B.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C.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
下图是威海的一个著名景区,该景区再现了定远舰,假如你是景区的一名导游需要介绍定远舰抗击日本的英勇表现,应该选择下列哪场战役
A.辽东战役 | B.平壤战役 | C.黄海战役 | D.威海卫战役 |
下图向我们昭示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劫难与下列哪一侵华战争相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
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
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 D.传教士可以在中国传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