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工业国有化 |
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期间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 C.抗日战争期间 |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
| B.中国不需要汽车 |
|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
|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 B.科学与技术结合 |
|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 |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