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 A |
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 |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
| B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
| C |
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
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 |
|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封建制度灭亡 |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3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 B.军工企业的激增 | C.民营工业的发展 | D.战时需求的刺激 |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A.民族主义者 | B.专制主义者 | C.自由主义者 |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
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认为:“这件功业,与其说是威尔逊(当时的美国总统)等的功业,不如说是列宁的功业;……是马客士(马克思)的功业。”“这件功业”是指()
| A.二月革命终结了沙皇专制统治 |
| B.巴黎公社沉重打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 |
| C.《四月提纲》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 |
| D.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B.认为俄国沿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
| C.正确认识了俄国的国情 |
|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的方向 |
导致1917年11月7日俄国革命时“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的原因有()
①《四月提纲》指出了斗争的方向和策略,影响较大
②临时政府未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面包的渴望
③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④布尔什维克党日渐成熟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