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此故事表明作者 ( )
A.批判了宗教神权统治的立场 | B.引导人们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 |
C.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思想遗产 | D.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平等的思想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
“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