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 分别放进盛有 水的两只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
B. | 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
C. | 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
D. |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 )
A.BaCl2溶液、NaOH溶液 |
B.Na2CO3溶液、KOH溶液 |
C.Fe2(SO4)3溶液、NaNO3溶液 |
D.铁片、Na2SO4溶液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 |
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 |
C.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
D.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 |
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 B.Ca(OH)2 | C.NaHCO3 | D.Na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