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研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 |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可诱导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 B.同源染色体联会 |
C.有纺缍体形成 | D.着丝点分开 |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中的能稳定遗传个体比例为
A. 1/8 B. 1/16 C. 3/16 D. 1/3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④⑤D.②⑤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
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