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分散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OH)3易溶于水形成胶体 |
B.CuSO4溶液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
C.Fe(OH)3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
D.胶体分散系中所有粒子的直径都在1~1000 nm之间 |
120℃、101kPa,甲烷(CH4)和过量的O2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CH4+2O2=CO2+2H2O)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测得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倍,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A.2∶1 | B.1∶2 | C.1∶7 | D.7∶1 |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 B.胶体粒子带电荷 |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D.萃取操作时,可用苯做萃取剂,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是()
A.p (Ne)>p (H2)>p (O2) | B.p (O2)>p (Ne)>p (H2) |
C.p (H2)>p (O2)>p (Ne) | D.p (H2)>p (Ne)>p (O2) |
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的气球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
A.氧气 | B.氢气 | C.甲烷 | D.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