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机械工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即包含国家推动的色彩。中国最早的机械工厂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官僚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等国营军工企业。这些企业
A.有效地起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作用 |
B.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工业转型 |
C.有利于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
D.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①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②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③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④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弱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
2011年2月,德国和法国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策进行监督的计划,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就此计划出现重大分歧,该计划中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争论,包括废止薪资指数化和协调欧元区企业税率。这说明()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②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
③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仔细阅读阿姆斯特朗所著《战后资本主义大繁荣的形成和破产》。以下是他们得出的部分结论,其中准确的是 ()
①70年代初之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