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质含义为
A.公民是城邦主人 | B.城邦包含了公民 |
C.公民从属于城邦 | D.公民是城邦的人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来说是一种倒退。不过文明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成就。按历史观点来看,尽管出现了所有这些不公平和剥削,但历史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说明()
A.文明是等级差别与历史进步的统一 |
B.文明带来的历史进步是根本持久的 |
C.文明必然造成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
D.历史的进步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
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
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 |
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 |
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 |
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 |
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 B.认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1956 |
34.88% |
15.85% |
4.26% |
1973 |
27.08% |
27.017% |
18.023% |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C.表中的经济现象得益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D.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威胁发展中国家利益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
A.建立市场主导的社会经济体制 |
B.推动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
C.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