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
|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
|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
|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
|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
|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
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敌人侵入金陵女子大学,掳去了女人。敌人在街道上一面走一面放枪,街道流着血。……”此描述的场景
①出现于淞沪会战期间
②延续了六周,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
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④在发生及之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逐步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
| A.辛亥革命爆发 | 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
|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 D.解放战争爆发 |
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
|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
|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