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
北魏时期实行的均田制,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来讲是
A.国有土地所有制 | B.君主土地所有制 |
C.地主土地所有制 |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
这反映了当时
A.开始使用牛耕 | B.注重精耕细作 | C.曲辕犁的推广 | D.小农自给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