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渔业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A.维持汇率稳定 | B.消除贸易壁垒 |
C.提供发展援助 | D.促进自由贸易 |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中原地区 | B.东南沿海地区 |
C.环渤海地区 | D.长江中上游地区 |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B.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
C.一切生活必修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 D.推行以工代赈 |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下列不属于该模式内容的是
A.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 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C.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 D.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