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发动国相同 | B.两次战争的结果相同 |
C.两次战争的影响相同 |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
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 B.强迫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
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地位发生变化 | B.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
C.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哪个国家首先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力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俄国 |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