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1)从材料一地图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力量和地位两方面归纳中国抗击日本的这场战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形势,从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战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旁白:战国时期,有一天,许多学者走到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者1】“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上述四位学者的观点,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四个学派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其中学者1所代表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研读和分析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事迹的主人公是谁?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除此之外,他还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请写出这个国家的名称。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史料与古代的哪项工程有关?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材料三中所说的“天府”指什么地方?

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对“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这一单元线索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提示,把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方框中相应位置。帮助他理清大致的线索,答案写在方框中。(注意:只填英文字母,同一类的按时间顺序)
历史事件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立战争E、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在“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的历史进程中,英、法、美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推动了民主政治过程。请根据《人权宣言》的内容,谈一谈政府、法律与人权之间是什么关系?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能率先迈进近代社会,并能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在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精神。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政治革命,这次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政体,建立了近代政治的基本结构。英国首先迈出了创建近代民主制度的步伐。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在科技领域又率先进行了创新,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现代化工业国。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工业社会的方向前进。
请回答:(1)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事例
(2)结合材料,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回答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问题。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
(1)下列哪一项是当时探险者的梦想?()。

A.寻找刺激 B.挑战世界 C.追逐金钱 D.扩张领土

(2)写出因哥伦布的发现而命名的土著居民的名称。
(3)有人把新航路的开辟称为“世界的发现”。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