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部某地(30°N)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45°,沿虚线L2坡度为30°,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最强正午太阳辐射日期约为
A.6月下旬 | B.12月中旬 |
C.10月初 | D.11月中旬 |
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多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坡度陡,观日出更佳 |
B.甲地海拔高,观日出视野更开阔 |
C.夏季日出东北,在乙地观日出视线更佳 |
D.甲地比乙地日出早,在甲地观日出更佳 |
图中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据此回答1—2题。1.关于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 B.粉沙比粗沙容易侵蚀
C.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下列现象不能用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它表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 B.开放性 | C.差异性 | D.阶段性 |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
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
“江南水乡”代表南方许多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充沛 | B.地形破碎 | C.水网密布 | D.土壤贫瘠 |
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 | 年降雪量较大 | B. | 气压较高 | C. | 年太阳辐射较强 | D. | 年均风力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