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部某地(30°N)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45°,沿虚线L2坡度为30°,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最强正午太阳辐射日期约为
A.6月下旬 | B.12月中旬 |
C.10月初 | D.11月中旬 |
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多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坡度陡,观日出更佳 |
B.甲地海拔高,观日出视野更开阔 |
C.夏季日出东北,在乙地观日出视线更佳 |
D.甲地比乙地日出早,在甲地观日出更佳 |
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 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 D.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
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 | B.地面反射 | C.地面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现象②昼夜长短变化③昼夜更替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据报道,2010年某月,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南极昆仑站(80°30′S,77°E)观看了极昼后的首次日落。完成下列各题。当日,科考队员在昆仑站看日落时,我国西安(34°N,109°E)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4月23日2:08 | B.1月21日14:08 | C.2月13日1:52 | D.10月5日13:52 |
当日,日出位于昆仑站的 ( )
A.东方 | B.南方 | C.西方 | D.北方 |
据此推算,昆仑站此次极昼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
A.2009年10月20日-30日 | B.2009年8月10日-20日 |
C.2010年2月1日-10日 | D.2009年11月10日-20日 |
下面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 B.受准静止锋影响 |
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 D.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 |
冬、夏季节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东部 | B.四川盆地 |
C.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 | D.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