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请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1月19日正式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要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二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四是拓展能源国际合作。五是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材料二:2014年10周23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2014年11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已形成环境保护税法草案稿并报送国务院。经过多次向社会征求意见,11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贯彻和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制保障。
迈进2012年,站在发展新起点,某省敲响全面转型的奋进鼓点,兴省富民的和谐蓝图正徐徐展开。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加快转型,兴省富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获取和解读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表l 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民币/元) |
11759 |
13786 |
1578l |
17175 |
19109 |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
10.4 |
5.4 |
8.4 |
9.8 |
7.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人民币/元) |
3587 |
4140 |
4761 |
5153 |
5919 |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
7.4 |
6.2 |
8 |
9.5 |
10.9 |
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 |
24.40 |
32.4 |
19.5 |
11.7 |
21.3 |
图2 A省某市政府在网上调查居民幸福感数据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分析国家应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
论证和探究问题
材料二 随着微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开始介入舆情热点事件,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意见领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网络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甚至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利用普遍的不满和怨恨恶意炒作;滥用话语权,微博上公然“约架’’等,干扰政府决策,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2)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的有关知识,评价材料二中部分别有用心“意见领袖”的做法。(6分)
描述和阐释事物
材料三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许多隐身于民间乡村的多姿多彩的特色传统手艺,正逐渐形成农村文化大产业,在富民安民的同时,成为某些地方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以农村手艺为重要内容的工艺美术行业总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山东已形成十几个农村手艺产业特色区域,包括“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柳编工艺品出1:7基地”“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 “中国草艺品之都”“中国黑陶之都”等。
(3)有人认为,文化产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经济效益。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随着微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开始介入舆情热点事件,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意见领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网络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甚至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利用普遍的不满和怨恨恶意炒作;滥用话语权,微博上公然“约架’’等,干扰政府决策,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微博上“开户”,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回应网络传言,及时发布信息,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微博成为政务公开最有效的渠道。《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员领导干部应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能力。(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扩大文化消费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扩大文化消费的必要性。(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的八大菜系各有其特点和渊源,湘菜以辣菜著称,闽菜以海鲜见长,且各菜系相互借鉴,如浙菜系善用北方的烹调方法将南方丰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其一大特色。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和陶瓷餐具等,不仅影响周边国家,而且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如色、香、味、型外更讲究科学和营养,并产生了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如今吃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收获的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愉悦和丰盈。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提出建议。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S省政府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该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以增强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功能。
材料二 S省政府认为,城镇化成功与否,绝非以城市数量和城市人1:2的增长来判断。相比“数量”的变化,城镇化应该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即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可以解决农民工和未来更多农民进城后公平分享到公共服务的问题。要防止一味追求城镇化率,对农村竭泽而渔,这就更需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S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解决“三农”(即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