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这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同权”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充分当家做主 |
B.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
C.政府广纳民意,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
D.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
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
国人常见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干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对自身隐私权的重视,人们问候语正变成“忙呢”“你好” 等。 可见
A.先前问候语是主观与客观背离,是错误的 |
B.问候语变化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
C.问候语变化表明社会状况随思想观念的进步而变化 |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强调实践的特征是
A.能动性 | B.直接现实性 | C.社会历史性 | D.客观物质性 |
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蜘蛛结网 | B.“一国两制”构想 |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 D.经济体制改革 |
当前,有些家长受错误理念的影响,“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否认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 B.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
C.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D.不重视外部联系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