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时,10L 0.4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2H2O2 = 2H2O + O2↑,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如下表,已知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t /min |
0 |
2 |
4 |
6 |
V(O2)/L |
0.0 |
9.9 |
17.2 |
V=?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min H2O2平均反应速率比4~6min慢
B.反应至6min时,共产生O2 44.8L
C.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D.反应至6min时,c(H2O2) = 0.3mol·L-1
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沿着盐桥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
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
C.电流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铜电极 |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
已知:CH3CH2CH2CH3(g)+13/2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
(CH3)2CHCH3(g)+13/2O2(g)===4CO2(g)+5H2O(l)ΔH=-2 86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
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1,H—N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ΔH=-92.4 kJ·mol-1,则N≡N键的键能是
A.431 kJ·mol-1 | B.946 kJ·mol-1 | C.649 kJ·mol-1 | D.869 kJ·mol-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界条件相同时,放热反应的速率一定大于吸热反应的速率 |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
D.CaO+H2O=Ca(OH)2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