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一九,据巴蜀书社《散文精华》校对)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过:拜访
B.死丧忧患,颠倒狼狈狼狈: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C.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易:改变
D.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畏:敬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2)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3)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同答问题。(6分)
①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井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日:“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旱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目双盲,不甚通晚古今。以史迁有“左 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钱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钝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昊、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几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夸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日:“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
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直之荣。之荣八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钱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问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昊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责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干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乃与之交亟:经常 B.遂之荣谢:感谢
C.官不能堪:忍受 D.予之适越潘子时过:拜访

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 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②书几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怒⑥所杀七十余人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炎、潘柽章两人都是优秀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而自豪。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钱的《明书》。
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像吴炎那样慷慨陈辞,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亲。
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译:                                           
(2)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译: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为政》)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⑤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结合上述语录,对孔子、孔门弟子和孟子等人的交友之道、待友之心作简要括概。
结合社会现实和我们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交友、待友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贾季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可乎!”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赵盾废贾季,以其杀阳处父。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贾季奔翟。是岁,秦穆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殽。
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辰嬴于二君嬖:宠爱
B.辰嬴贱,在九人下班:次序,位次
C.舍適而外求君,将安此置:弃置,放弃
D.乃令魏寿馀反晋降秦详:通“佯”,假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子何震有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将可乎君以知燕王
C.赵盾废贾季,其杀阳处父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C.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则孝结旧/好则安
D.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秦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襄公死后,关于拥立谁做国君一事,大臣们意见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晋国因为多次遭遇灾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人做国君。
B.赵盾认为辰嬴地位低贱,她的儿子乐没有什么威望,同时公子乐出居在陈国这样的小国,距离晋国远,没有后援,就不赞成公子乐做国君。
C.太子夷皋的母亲抱着太子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赵盾和各位大臣都顾忌缪嬴,也害怕被诛杀,只好拥立太子夷皋做了国君,这就是灵公。
D.为了拥立太子做国君,赵盾亲自带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和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在扈邑签订盟约,稳定晋国。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
②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
③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火以入拥:持、拿
B.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