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一九,据巴蜀书社《散文精华》校对)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过:拜访 |
B.死丧忧患,颠倒狼狈狼狈: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
C.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易:改变 |
D.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畏:敬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2)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3)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敬亭传(节选)【清】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使以其技鸣鸣:扬名声。 |
B.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目:书目,目录。 |
C.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侪:辈、类。 |
D.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理:从事。 |
下列各项中每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期月而诣莫生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 |
B.致敬亭于幕府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
C.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
D.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由是之扬 |
下列各项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原是一位“犯法当死”的在逃犯人,却能在说书行业中经过他人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名达于缙绅间”,这种进取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
B.家破国变和动荡多变的生活,没有使柳敬亭颓废,反而使他的说书艺术有很大的长进,这说明社会人生与艺术的某种必然联系,也可思索一番。 |
C.柳敬亭之所以能得到名将左良玉的器重,并且为南明王朝所尊重,是因为他能像一般文人那样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公文,并且写得更好。 |
D.从全文内容上来看,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自己天赋使然,并且在后天刻苦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缘际会,使他的人生更为跌宕多姿,阅历更为丰富饱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翻译。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2)“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3)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爱,喜爱,喜欢。 |
B.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
C.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极言贵重点的东西。 |
D.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用,灭族。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
B.第一段用比喻和排比,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
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 |
B.饿其体肤体肤:偏义复词,偏在“体”上,指肚肠 |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振作,奋起 |
D.国恒亡恒:常常 |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劳其筋骨 | B.空乏其身 |
C.动心忍性 | D.困于心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本大题7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干:行动,实践 |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涂:通“途” |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责:责备 |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复:报复 |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
C.乃以古事之已然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惜其将老也已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 B.以吾一日长乎尔 |
C.见义不为,无勇也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
翻译和断句。
(1)翻译文中划双横线的句子。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2)用“/”为下列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朱心烱《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