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悲泣)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人们的这种心理(反映/反应)。“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渐次乍暖还寒 | B.缅怀妇儒皆知 |
C.赋予凄凄切切 | D.加剧温情脉脉 |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逝悲戚反应 |
B.流逝悲泣反映 |
C.流失悲戚反映 |
D.流失悲泣反应 |
下列诗句中的“雨”和材料中的“清明雨”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A.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 B.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
C.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下列各项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刘备天下枭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②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B.①略考其行事②其势弱于秦 |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D.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信而见疑 |
B.①后五年,吾妻来归②竟死于秦而归葬 |
C.①戍卒叫,函谷举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D.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B.这所学校创建于1976年,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十余项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
C.微博是在虚拟世界里盛开的一朵奇葩,但它却根植于无比现实的沃土,并行使着反映现实、建设和干预现实的职能。 |
D.铁人三项虽然从诞生起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才真正加入奥运大家庭。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B.近二十年来,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
C.“作为一名公安特警,当党和人民需要你![]() |
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家伙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我们这些做朋友的怎能不替他高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