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 。
(2)将A细胞浸泡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原因是 (填代号)的浓度较小。K+ 是以 方式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主要由 (填代号)提供,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可用 作活体染色。
(3)人饮酒后酒精通过 方式吸收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若B细胞即为此上皮细胞,则B细胞还应有的细胞器是 。交警查违章时让司机呼出的气体与含有重铬酸钾的酸性液体反应,若液体变成 色,说明司机酒后驾驶。
(4)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蛋白质最后合成阶段将不能正常进行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原因是___________。
(5)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中结构________(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由此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裂翅/非裂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 ,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下图甲所示。
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 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 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 与 的果蝇杂交,子代裂卷翅果蝇有 种基因型,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4)分析可知,欲保留果蝇某致死基因且自交后代该基因频率一直不变,还需保留与该基因在 上的另一致死基因。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DNA重复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研究发现,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当细胞端粒缩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分析回答:
(1)端粒酶的作用相当于HIV病毒中的 酶。结合端粒酶的作用推测,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是由于 。
(2)和端粒酶的化学成分最接近的细胞器是_______。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内质网 E、高尔基体 F、溶酶体
(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自然菌群,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检测LT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LTA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LTA浓度为4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结论一:LTA能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抑制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
结论三:______________。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光强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减少。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表中四种植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密度最可能增加。
(3)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光强为1255μmol·m-2·s-1_____1455μmol·m-2·s-1时,苦槠的气孔开放程度减小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相同光照条件下,石栎植株增重(干重)显著大于马尾松,但石栎结籽实量(干重)并不高于马尾松,可能的原因是:石栎植株______________(注:石栎的果实是非绿色器官)。
下列对遗传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正确的是
A.Aa的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会有aa隐性个体出现,这属于基因重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
B.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可以推知产生配子时A/a和B/b自由组合且配子会随机结合 |
C.纯合的长毛雄兔和短毛雌兔交配,后代中雌兔全为长毛,雄兔全为短毛,可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决定毛长的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 |
D.雄性黑皮鸡与雌性黄皮鸡杂交,F1公鸡全为黄皮肤,母鸡全为黑皮肤,可能是由于决定肤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黑皮肤是显性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 技术中最重要的用途。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 细胞。
(2)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合成与分泌单克隆抗体涉及到的细胞器是 、 、 、 。
(3)骨髓瘤细胞与某些淋巴细胞混合在一起,细胞融合完成后,在培养基中有 种两两融合的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融合的方法除了电激外,还可以用化学诱导剂 或灭活的 。
(4)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经过了 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得到的细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