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和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说: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建设性的使命”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①由相互竞争到相互勾结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专题二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
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
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罪行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暴行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