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 )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清末新政 | D.辛亥革命 |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
中国的回应 |
|
A |
鸦片战争 |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担负首航任务的是一艘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商船。对此,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皇后号”隶属于清政府
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
C.该史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倾向性
D.中美贸易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这反映出顾炎武的思想是()
A.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 |
B.主张思想自由,批判虚假说教 |
C.反对君主专制,但又尊崇传统 |
D.主张主权在民,但又有复古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