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30年代,上海每天去电影院的人达10万,其根本原因是

A.上海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B.上海等地市民阶层壮大
C.电影艺术发展成熟
D.政府鼓励电影事业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A.反对盲从教会
B.政教合一
C.信仰即得救
D.《圣经》权威至上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D.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区别

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米开朗琪罗 D.亚里士多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