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清明”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要求:反腐败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标本兼治,更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令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 “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然而腐败却并未因此有所收敛……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大面积不可救药的腐败中垮台。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帝国的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三 中国(古代)也有宪法,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到后来有些不好,便渐渐发生弊病了。……这个五权宪法,就是我们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在行政人员方面另外立一个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机关就是国会,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和弹劾与考试两个机关,同是一样独立的。
——孙中山《五权宪法》
材料四 民主是腐败的天敌。1947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防止官员腐败的举措。
(2)例证材料二中“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王朝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以唐朝的制度为例,说明材料三中“考试权、弹劾权”是如何实施的?分析孙中山希望如何通过“五权宪法”来防止专制和预防腐败的?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跳出兴亡周期率”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历代以来反腐败举措有何特点?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苏轼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画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画种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
(2)据材料二,概括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举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写出其主要作品。
材料三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 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交相辉映。如果说18世纪的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是启动了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现代化进程的话,那么17世纪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则主要是启动了启蒙运动——一场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而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标准价值观的锻造也正是在这个运动中完成的。
(3)结合17、18世纪“双元革命”的史实,谈谈你对科学化、工业化与民主化关系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
(1)美国人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写到“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晚周时期儒学家们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有何意义?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材料四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说明其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阅读材料
材料一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
材料二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分布如下:
欧洲 |
南、北美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
跨地区 |
39个 |
40个 |
6个 |
8个 |
1个 |
7个 |
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有6个,1970—1979年成立的有6个,1980—1989年成立的有20个,
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
——李琮等:《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