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4分)
(2)一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各国做了哪些努力?(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诸侯与周天子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封功臣谋士”时为什么将尚父列为“首封”?(8分)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6分)
(3)材料五中“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6分)

研究性学习题目。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回答问题:
(1)“和约”中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