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mA′、mB′分别表示A、B剩余部分的质量,pA′、pB′分别表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A′>mB′
B.mA′<mB′
C.pA′>pB′
D.pA′<pB′
(·莆田)如图所示,将苹果放在水中,静止后会漂浮在水面上。若将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则余下苹果将
A.漂浮 | B.悬浮 | C.下沉 | D.无法确定 |
(·济南)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右图所示,则这4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贵港)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1×10-3m3的正方体木块,用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一端系于木块底部中心,另一端系于圆柱形容器底部的中心,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3N,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水,木块处于漂浮状态,但细线仍松弛。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6×10-2m2,现在向容器中注水(容器的容量足够大)直到细线对木块的拉力达到最大值,在细线断裂瞬间停止注水。待木块稳定后,容器的水面与细线断裂前的瞬间的水面相比高度变化
A.升高了2cm | B.降低了1.5cm |
C.升高了1cm | D.降低了0.5cm |
(2014·随州)将一方形木块(体积为V木)放于水中,再将一方形冰块(体积为V冰)放于木块上,静止时水面正好和木、冰交界面共面(如图),已知水、冰、木密度之比为10:9:8,则V冰:V木为(说明:图中冰块、木块大小不具暗示意义)()
A.9:8 | B.8:9 | C.1:8 | D.2:9 |
(2014·辽阳)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 |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