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关于抗战的时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期流行的"八年抗战"说;二是"十四年抗战"说。大陆学者李君如认为,坚持14年抗战说,"不仅在学术上有科学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问题:
(1)"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步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曾说:“在实质上,世界的1/5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和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们,……中国为我们种茶,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
——高德步等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90——1992年各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出口
出口
出口
发达国家
72%
71%
70%
发展中国家
28%
29%
3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当时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一种趋势?据材料概括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存在怎样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这时,1917年和1919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历史事件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改良主义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2)1919年在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是什么?有何标志性的意义?
材料二 1978——1993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数据(《中国统计年鉴》) 单位:亿元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变化的历史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15年1月6日长沙的第一场雾霾,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雾霾指出直飚286(PM2.5),高居全国第三……当我们享受科技成就的的同时,这把双刃剑也在无情地刺伤着我们。结合中外科技发展史,探究一下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环保的理念?雾霾天气的发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就?
(2)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整个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村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成果加速了这一进程?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科技时刻改变着世界,请问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发展阶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4)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领先世界,但到了近代逐渐落伍,试分析其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观点。为践行这种观点,西汉政府在教育方面有何举措?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是如何“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独立宣言》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有何内在联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不仅没有抵抗,而且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最能使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的措施是哪一项?请从社会制度转型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迫使沙皇俄国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这句话反映出沙俄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归纳,日本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在“维新领导者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哪一项最能体现明治维新的性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