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随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苏联篇】
材料一 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行使。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部宪法应该颁布于哪一年?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什么体制的形成?
【美国篇】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2)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兴办的公共工程,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中国篇】
材料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世界篇】
材料四 如下图所示
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件生产分布示意图
(4)材料中"某品牌汽车"的生产主要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这一趋势将会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的哪一段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或哪一场运动印象最深?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1)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2)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3)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选用所学知识问答题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2)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