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写照。境内居住着门巴族、珞巴,藏、汉等民族。
2013年10月30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
材料二 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下图)
(1)简析墨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写照的主要原因。
(2)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时出现涌水、渗水的原因。
(3)过去从波密通往墨脱的交通线一年中经常出现“南通(车)北不通(车)、北通(车)南不通(车)”的现象,请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
(4)墨脱县虽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规模小,试分析原因。(6分)
读图6-6,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有关知识网络。
图6-6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
D.集市 |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 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读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图6-5),回答:
图6-5
(1)根据图6-5中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甲地区 ,乙地区 。
(2)根据初中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分析出,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 方和 方。
(3)根据上两题,可以归纳出村落的形成、形态与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个城市中,提供职能最少的是__________,服务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若B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城市形态可能为___________式;若B城市位于我国南方水乡,其形态可能为式___________。
(3)在我国的A、B、C三类城市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彼此之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_。
(4)若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且在我国数目最少,那么这个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个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直辖市_______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_________________个,地级城市_____________个。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运用_________理论的成功典范。
(2)政府在圩田上规划设计的是一个居民点体系,这个居民点体系由__________级居民点组成,最高级的居民点有_________个,次级的有__________个,最低级的有_________个。
(3)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的空间位置时,充分考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高级别的居民点则布置在低级别居民点的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