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是2015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分别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左图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 |
B.缺乏地表水——渗漏严重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纬度低,海拔较高 |
D.地表“孤峰残丘”——流水堆积作用 |
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
A.甲c | B.丙d | C.丁e | D.戊a |
读下表全国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回答题。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
10年人口增长(%)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
城市化水平(%) |
|
第五次 |
12.7 |
11.66 |
22.89 |
66.78 |
10.33 |
3 611人 |
36.2 |
第六次 |
13.4 |
5.84 |
16.60 |
70.14 |
13.26 |
8 930人 |
49.7 |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 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题。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 B.自然条件恶劣 |
C.人口数量少 | D.经济落后 |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读下表,完成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25万 | B.30万 | C.35万 | D.45万 |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 B.资源状况 | C.人口文化素质 | D.生活消费水平 |
下列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 B.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
C.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 D.牧羊业占重要地位 |
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蒙古的畜牧业 |
B.澳大利业的养羊业 |
C.荷兰的花卉业 |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